教师是学生成才路上的重要引路者,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,教师的一言一行无形中都在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发展和人生走向,唯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,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。
教师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地区非常刚需的职业,近几年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改革,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也成不断上涨的趋势,这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,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教师团队中。
学生评定对教师的影响较大,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,不同职称的教师每月获得的额外奖金补贴也会有所差异。一般初级职称的教师每月补贴300元,中级职称的教师每月补贴500元,高级职称的教师每月补贴800元。
职称评定等级越高,说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越强,当然那些只是评不上高级职称的,人民教师,并不代表他们的教学能力差,德育教育部门每年下发的职称评定名额有限,能够真正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少之又少,尤其是贫困地区和乡村的教师,即使任职20年~30年也无法评上高级职称。
职称评定难度大的问题一直是教师的“心头难”为减轻教师团队的负担和压力,教师行业迎来一个好消息,教育部门或降低教师职称评定的难度,老师不用在埋头写论文了。
教师行业的“好消息”,教龄决定职称
对教授而言,职称评定与教龄挂钩意味着老师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埋头写论文,也不用再为职称评定发愁,教师可以把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的教育教学上,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。
教育部门此次针对教师提出的改革措施,主要根据教龄判断:教龄满10年的人民教师可直接从初级职称晋升为中级职称。教龄满20年的可晋升为副高级职称,教龄满30年的可直接晋升为正高级职称。
部分省份已经按照江陵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,目前已在黑龙江,河南,山东,北京等地区率先实行,若效果良好的话会考虑在全国范围内执行,根据交流评定职称,对整个教师团队而言都是一大好消息,也能极大的减轻教师职称评定时带来的负担和压力。
按教龄晋升职称的优缺点有哪些?
1、根据教龄评定职称,能够增加教师群体的稳定性,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
如今教龄评定职称的制度主要针对于乡村教师,在乡村支教的教师由于工作环境较差的原因,薪资收入远远不如一线任教的教师,各类教师想要评定上高级职称非常困难,有的教师直到退休前都无法评上高级职称。
按照教龄评审能够降低乡村教师评定职称的标准和难度,从最大程度上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,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乡村教师的岗位上,对促进乡村教育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2、按照教龄评定职称,容易打击青年教师的积极性
根据教龄评定职称的方法,同样有缺点,会极大的打击青年教师的积极性,按照教龄评定职称算是平均主义,保证了教育事业的公平公正性避免教师职称评定的不公平现象。
但也进一步导致整个教师行业因教龄的原因,导致教师形成懒惰的心理,无论教学成绩好坏,能力高低,都会评上高级职称,就会使整个教师群体失去内部竞争力,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。
对青年教师而言,无论他们是否努力,结果都是一样的,青年教师作为整个教师行业的重要力量,一旦青年教师失去活力,整个教育行业也会失去活力。